夔龙礼乐的成语故事


夔龙礼乐

拼音kuí lóng lǐ yuè

基本解释夔龙:虞舜的两个大臣,夔为乐官,龙为谏官。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。

出处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邹林游学》:“夔龙礼乐承先范,班马文章勘墨铅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夔龙礼乐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夔龙礼乐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流言蜚语 《明史 马孟桢传》:“入主出奴,爱憎由心,雌黄信口,流言蜚语,腾入禁庭,此士习可虑也。”
得意洋洋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管晏列传》:“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”
安身之处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0回:“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,可乘此机会,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,庶可拒曹操也。”
开门见山 宋 严羽《沧浪诗话 诗评》:“太白发句,谓之开门见山。”
离经辨志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一年视离经辨志,三年视敬业乐群,五年视博习亲师,七年视论学取友,谓之小成。”
箪瓢屡空 晋·陶渊明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环堵萧然,不蔽风日,短褐穿结,箪瓢屡空。”
长命富贵 《旧唐书 姚崇传》:“经云:‘求长命得长命,求富贵得富贵。’”
先声夺人 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军志有之:先人有夺人之心,后人有待其衰。”
损人不利己 鲁迅《书信 致曹聚仁》:“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,我是反对的。”
拭目以待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朝廷旧臣,山林隐士,无不拭目以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