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为上策的成语故事


走为上策

拼音zǒu wéi shàng cè

基本解释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,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。

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四回:“李助道:‘事已如此,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!’”


暂未找到成语走为上策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走为上策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初出茅庐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9回:“博望相持用火攻,指挥如意笑谈中,直须惊破曹公胆,初出茅庐第一功。”
拨云见日 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二折:“我投至的见了爷爷,就是拨云见日,昏镜重磨。”
定时炸弹 邓小平《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》:“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,不可小看,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,就会留下祸根,成为定时炸弹。”
莫衷一是 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第三回:“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。”
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 谢觉哉《关于独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体的事,不管好处多大,总是‘一指蔽目,不见泰山’。”
着手回春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13章:“他想起来高一功的情况不妙,尚炯回来也许会着手回春。”
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 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章:“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——队长,你就决定吧。”
人心归向 《晋书·熊远传》:“人心所归,惟道与义。”
辞简意足 元·白珽《湛园静语·叶水心》:“如此数卷,辞简意足,一坐骇然。”
喜新厌旧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不怕你有喜新厌旧的心肠,我自有移星换斗的手段。”